“两千多年前,中国人跨坐在宽阔厚实的马背上,开启了丝绸之路的旅程;两千多年后,马仍然肩负着连接我国各省市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传统养马大区,拥有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品牌创建、市场开拓等措施引导牧民转变观念,从事马养殖,将养马、育马、马文化、马术竞技、马休闲旅游等产业链。目前,新疆的马匹存栏量约占我国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

8月10日上午,“新疆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实践团成员前往新疆农业大学拜访了新疆马业协会会长、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姚新奎教授。姚教授对实践团一行到来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赛马、叼羊、走马赛、马球等丰富多才的马文化活动让各民族人民凝聚在一起。同时,我们努力让这些民间活动变成行业活动,通过各类竞赛选出优秀的马匹,通过专业化繁育,提高马匹的整体质量。”

队员们通过访谈了解到,近年来新疆地区越来越多的与马相关的行业从业者走向全国各地发展马术表演、竞赛等相关第三产业。目前,全国已有马术俱乐部3000多家,马术相关协会700余家。越来越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马爱好者逐渐开始关注马、认识马,并热爱上了我国历史悠久的马文化。姚教授认为发展现代马产业有利于农牧民实现增收、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有着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实地了解新疆地区马文化发展现状,实践团成员们于8月10日下午前往我国最大的汗血宝马基地——新疆古生态园继续探索和了解马文化相关知识。据悉,始建于2005年的基地占地4万余平方米,目前已形成集汗血马繁育、展示、训练、表演比赛及马术健身、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马文化展示和研究基地。生态园集硅化木园、陨石园等为一体的古生态园,富有新疆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艺术品收藏馆、汗血宝马展示训练场馆和野马油画美术馆等。特别是汗血宝马基地集汗血马繁育、展示、训练、表演及马术健身等为一体,独具特色,每年约有数十万全国游客参观,对了解我国悠久的马文化和马产业具有重要的价值。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新疆古生态园已成为展示丝绸之路文化的名片。目前,园区已被上:献髯橹拔幕凳痉痘亍,成为丝绸之路新旅程中重要的文化名片。

实践团成员通过学习马文化相关知识,了解到中国马文化发展至今,已不仅仅局限于马的基本功能性用途,更多地是与现代社会和人的需求相结合,融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更加多元的方式继续得以传承。中国马文化的发展也为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互动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